发布时间:2022-08-21作者:来源:阅读次数:3057
为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能力和水平,熟悉学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完善处置机制,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制定本预案。
一、演练目的
为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工作,提高我校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密接涉疫)的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实战演练,促进我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的快速、精准、规范,增强学校各部门紧密协作的有效融合,确保学校、社会稳定。
二、演练场景
1、学生进校,在校门口测温发现温度异常,疑似新冠肺炎感染;
2、学生在教室老师测温发现温度异常,疑似新冠肺炎感染;
3、学生在宿舍宿管测温发现温度异常,疑似新冠肺炎感染。
三、演练准备
1、人员准备。应急领导小组及下设五个工作组全体成员,工作组相应岗位具体人员,熟知岗位应急内容及相应技能。
2、物资准备。防护物资、隔离隔断器具等临时管控、消毒类、健康监测类、转运车等。
3、设立应急演练指挥中心。
四、演练流程
1、在学校门口
第一步发现疫情:门卫测温时发现一名学生体温有异常,电子测温发现学生有高烧。
第二步立即上报:门卫将学生带到观察室,立即电话上报到马书龙,简单报告学生情况。
第三步请示启动:马书龙立即电话上报校长,启动二级防护。
第四步各组联动:马书龙通知校医立即到校门口观察室,通知班主任,通知消毒组立即赶到教室做好应对。
第五步隔离处置:校医到后,护送疑似发热学生沿预定路线到学校隔离室,消毒组1人紧随其后对经过路线进行消毒。
第六步询问复测:校医对学生用水银体温计进行复测3次,询问学生基本症状、首次出现症状时间、近14天接触人员详细情况(包括近期有无重点疫区旅居史、有无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接触史等)、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复测后校医做出初步诊断,立即通知最近的发热门诊接诊,班主任通知学生家长到医院。
第七步接触排查:专人专车穿戴防护服将学生送到医院,事后要全面消毒。
2、在教室
第一步发现疫情:教师上课发现一名学生有异常,电子测温发现学生有高烧,询问学生有乏力症状,上课教师立即指导本班学生做好防护。
第二步立即上报:教师立即电话上报马书龙,简单报告学生情况。
第三步请示启动:马书龙立即电话上报校长,启动二级防护。
第四步各组联动:通知校医立即到疑似发热学生教室,通知班主任到教室,通知消毒组立即赶到教室做好应对。
第五步隔离处置:校医到教室后,前后护送疑似发热学生沿预定路线到学校隔离室,消毒组1人紧随其后对经过路线进行消毒,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对其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免引起学生恐慌。
第六步询问复测:校医对学生用水银体温计进行复测3次,询问学生基本症状、首次出现症状时间、近14天接触人员详细情况(包括近期有无重点疫区旅居史、有无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接触史等)、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复测学生发烧时,组长立即通知最近的发热门诊接诊。
第七步接触排查:消毒组人员和班主任对疑似发热学生前后左右三排学生手部、文具和衣物进行酒精消毒后带至学校观察室进行测温登记。
第八步疏散消毒:上课教师将其余学生由另一楼梯带至学校空旷地方,消毒组立即关闭门窗,对门把手、窗台、桌凳、讲台、地面等进行全面消毒。
第九步通风返回:消毒30分钟后打开门窗通风30分钟,空旷地带学生由老师带回教室。
3、在宿舍
第一步发现疫情:宿管在对孩子例行电子测温发现学生有高烧,询问学生有乏力症状。
第二步立即上报:宿管打电话给马书龙,简单报告学生情况。
第三步请示启动:马书龙立即电话上报校长,启动二级防护。
第四步各组联动:通知校医立即到疑似发热学生宿舍,通知班主任到宿舍,通知消毒组立即赶到教室做好应对。
第五步隔离处置:校医到宿室后,护送疑似发热学生沿预定路线到学校隔离室,消毒组1人紧随其后对经过路线进行消毒,班主任其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免引起学生恐慌。
第六步询问复测:校医对学生用水银体温计进行复测3次,询问学生基本症状、首次出现症状时间、近14天接触人员详细情况(包括近期有无重点疫区旅居史、有无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接触史等)、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复测学生发烧时,立即通知最近的发热门诊接诊。
第七步接触排查:消毒组人员和班主任对疑似发热学生同宿舍的学生带至学校观察室进行测温登记。
第八步疏散消毒:宿管将其余学生由另一楼梯带至学校空旷地方,消毒组立即关闭门窗,对门把手、窗台、桌凳、讲台、地面等进行全面消毒。
第九步通风返回:消毒30分钟后打开门窗通风30分钟,空旷地带学生由老师带回宿舍。
疫情报告
(1)内部报告
教职员工向学校报告人报告;
学生及学生家长向班主任老师报告;
各单位汇总后均向学校报告人报告。
(2)外部报告
学校疫情报告人分别向县教体局(吴青松13965100881)、和县疾控中心(郑王成 13866756871)报告,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合肥一中肥东分校
2022年8月21日